步态测量仪的测量原理与主要应用场景
一、测量原理
压力感应技术?
通过高密度压力传感器阵列(如压电式、电容式传感器)实时捕捉足底压力分布,记录静态站立时的重心分布和动态行走时的压力峰值、转移路径及区域差异?。典型设备包括压力板或可穿戴鞋垫式传感器,支持亚秒级动态数据采集?。
运动捕捉技术?
采用光学系统(如红外摄像、3D激光扫描)或惯性传感器(IMU)追踪步行时的关节角度、步长、步频、步速等运动学参数,同步记录下肢生物力学特征?。例如,红外摄像可捕捉膝关节屈曲角度和髋关节内收幅度,辅助评估步态对称性?。
视频分析与AI算法?
结合高速摄像机和计算机视觉技术,自动识别步态异常(如足内翻、步态不对称),并通过AI算法生成步态周期热图、重心轨迹(CoP)等可视化报告?。
二、主要应用场景
医学诊断与疾病管理?
足部疾病筛查?:识别扁平足、高弓足、足底筋膜炎等足部异常,量化足弓塌陷程度和足底高压区域?。
糖尿病足护理?:监测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分布,预警足部溃疡高风险区域?。
神经系统疾病评估?:分析帕金森病、脑卒中患者的步态特征(如步速减缓、步幅缩短),辅助制定康复计划?。
康复治疗与矫形器具设计?
术后效果追踪?:对比术前术后步态参数(如步态周期、支撑时间),评估手术干预效果?。
个性化矫形鞋垫?:基于足压数据设计3D打印鞋垫,精准匹配足弓支撑需求,缓解足底高压负荷?。
假肢适配优化?:结合动态步态数据优化假肢关节角度和压力分布,提升穿戴舒适性?。
运动表现优化与损伤预防?
运动损伤分析?:识别跑步、跳跃等运动中的异常受力模式(如前脚掌过度负荷),指导运动姿势调整?。
运动员训练优化?:通过步频、步长等参数分析提升运动效率,例如短跑运动员的步幅优化?。
科研与生物力学研究?
步态数据库构建?:长期追踪不同人群(如儿童、老年人)的步态特征,建立生物力学参考模型?。
矫形器械研发?:验证矫形鞋、支具等产品的生物力学矫正效果,优化产品设计?。